關于中國小說發生期問題,前人已經提出了唐代說、魏晉說、漢代說、戰國說、先秦說五種主要的觀點,《研究》不囿于前說,將小說發生期的上下限分別定為戰國時代、西漢末,體現出一種歷時性、發展性的...
鄭執很喜歡以東北地區的某個小城作為故事發生的舞臺,筆下的很多主角都喜歡以“過去”作為談資。曾經的潛艇兵,曾經的傳奇冒險家,諸如此類。但過去本就無從考證,再加上人們本能地會夸大和圓滿自己...
德軍渡過了默茲河,并沒有如法軍預想的那樣逆時針向東南推進,以便攻擊馬其諾防線后方,而是快速向西推進,法軍的小心謹慎與優柔寡斷,與德軍的沖動魯莽和大膽無畏,是對1940年兩軍差異的完美概括。
蘇軾覺得自己是陶淵明的異代知己,最懂陶淵明;但矛盾在于,蘇軾對陶淵明的理解只能來自那些訛誤重重的抄本,想要回到陶淵明的“本來模樣”,得從不完美的陶淵明的抄本里尋找理解和答案
現在有一種誤讀,認為產業結構的進步就是第三產業的占比提高。一些地方脫離實際,拔苗助長地發展服務業。實際情況是由于實體經濟的扎實發展,才有了對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和進一步的社會分工。
無論如何,2022年總統大選都將是一次刷新法國歷史的選舉,不可能不令人憂慮。我們將從中觀察到法國社會的深刻變化,這是任何一篇文章、一本書、一場運動都難以盡述的。
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